這里,經文講出了故事的重點:這場戰斗乃是服務于一個傳
福音性質的目的(“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”)以及一
個教導性的目的,要讓神的子民信靠他(“耶和華使人得勝,不是
用刀用槍,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
”)。
第二個有幫助的
問題,是向經文詢問,這段經文中的人物如
何回應神的真理或神的受膏者?有時
——
盡管并非總是
——
圣
經人物成
了會眾的
鏡子
。有一次我講一段經文,是對比兩個王
—
—
掃羅和大衛(撒上
22
章)。這是非常精彩的章節,其中有兩個
次要人物,與兩位君王一起登臺。第一個是以東人多益,他站在
掃羅這邊。在講道應用中,多益和亞比亞他成為了非常有用的人
物。
我們會跟隨神的受膏者嗎?甚至當他顯得很弱小、處于逃亡
中的時候?我們還是像多益那樣,跟隨那位
權力和好處最終都將
傾覆的
地上君王?


最新評論